克州日报数字报纸

2018年10月20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9

克州日报政论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克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做大做强做优阿图什无花果产业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克州日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克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性、整体性、系统性工程。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内部动因的深刻变化,农产品供需失衡的矛盾更加凸显,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日益加剧。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数字性供过于求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和需求的“双重约束”,供给和需求双重存在,但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牢牢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新发展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走出一条符合克州实情的现代化农业道路。

一、把握农民增收这个基本立足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成功,要看产业供给体系是否优化,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是否提高,要看农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增加收入。

(一)严守粮食安全红线。党的十九大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克州是一个集“少、边、穷、山”于一体的半农半牧的深度贫困地区,同时也是边防大州,又处在反恐维稳的前沿阵地,必须将饭碗掌握在克州人民自己的手中。一方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提升粮食单产水平,统筹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粮食内部作物各种品种的构成关系;另一方面,解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矛盾,大力推广套种间种,全面治理低产田、盐碱地、戈壁滩,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实现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双丰收,实现供给与促增收“双赢”局面。

(二)着力降低农业成本。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采取适当集约化管理生产方式,降低综合成本,降低劳动力成本,降低物质投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增强农业竞争力。积极与农产品加工、超市等农产品需求企业对接,设置农资集中供销点,鼓励批量销售或集中销售;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减少农产品经销环节,降低中间环节差价,达到进一步降低农产品销售成本的目的。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放大农民增收效应。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农民负担,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加农产品生产,实现增产增收。

(三)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通过拓宽增收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进一步调动农牧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积极性。一是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克州的农民经纪人是在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早期的农民经济人主要是贩卖农产品(木纳格葡萄、巴仁杏、无花果、甜瓜等)的普通农民,发展到后期的经销能手和营销大户,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推动了克州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壮大。在新的发展理念推动下,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积极为农民经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培养一批有文化,有一定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服务咨询能力的专业农民经纪人,以此拉动农村经济。二是加快劳务经济转型。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十分重要的渠道。适应劳务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着重劳务输出“80.90”后无业青年,注重劳务输出总量与质量并举,内生增长与外延拉动双增,推动劳务经济转型发展,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抓好劳务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技能培训相结合,整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资源,建立多层次、全方位、覆盖面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体系。三是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拓宽农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对农民来说,最有效最直接增收出路就在土地改革上,厘清集体土地和个人承包土地界限,明确集体的归集体,个人承包的属个人承包,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让农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改革,让农民可以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资产所有权入股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多股份合作的入股形式,让农民成为股东,除工资性收入之外能够参与盈利分红,实现农民收入租金、薪金、奖金、股金四级分配。

二、把握现代农业建设这个根本着力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目的是要破解过去总量不足的矛盾转变为结构性的矛盾,为解决农业存在的其他难题提供基本条件,根本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构建农业“三大体系”,是当前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的关键是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其中生产体系重在提升农业生产力,而产业体系重在构建合理的区间布局,提高生产效率。经营体系的关键则在于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完善农业生产关系。

(一)着力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一是强化市场导向,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市场需求的约束力是很清楚的。但在现实中,却屡屡出现市场供过于求得问题,造成农产品卖不出去,烂在田里地里的问题。木纳格葡萄一直以来作为克州的优势产业,但从2016、2017两年的葡萄销售情况来看,基本处于盈亏状态,连续两年出现废弃葡萄地。抛开木纳格葡萄质量不谈,表面上是供给侧出了问题,是销路不对路的浪费;但深层次讲,是供需信息不对称,市场需求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供给侧的生产源,需求侧不能有效约束供给侧的问题。所谓有需求就有生产,有需求就有市场。强化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这绝对不是盲目的农业市场或者自发的农业市场,应该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供需相对平衡的市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市场供需体系,收集、整合、分析一定时期内农产品供需信息,并将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引导农民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二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物以稀为贵,深挖农业资源发展潜力,在现有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做好选优和结构优化,使产业优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更加高效配置资源。克州具备区位突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前景较好、商品意识强等优势,逐步形成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为主的农村经济增长格局。以阿合奇“金之源”沙棘加工企业发展为例,给予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扩大龙头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带动本地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林果业,大力发展巴仁杏、无花果等地域型优势传统农业产业;强化地域优势牧业发展,加快柯尔克孜羊、新疆褐牛、牦牛等主导产品发展步伐,形成克州特色,打造克州品牌。三是合理空间布局。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着眼长远、因地制宜,构建合理科学的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比例。与调动农牧民积极性和农牧民培训相结合,综合利用间种、套种、轮种的种植方式以及放牧、圈养畜牧养殖方法,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宜粮则粮、宜棉则棉、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的良好农业产业格局。

(二)着力完善农业生产体系,激活农村发展内在动力。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是先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重点解决农业的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问题,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一方面,提高产量。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力度,鼓励扶持一批养殖、种植大户和能手,以示范引领拉动个体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村级各支驻村力量作用,加大科技下乡服务力度,强化政策宣传和技术支持,为农牧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农业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增强质量。推进标准化种植,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发挥克州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提升农产品安全透明化度。

(三)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政府报告指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十八大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养殖、种植)合作社,支持农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供销社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土地流转规模,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目的,增强新型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推动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二是延长和重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企业+农户”、“公司+经纪人+农户”等模式,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发展一批乡镇农产品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依托园区、口岸优势,提供平台、服务、环境等政策支持,促进农产品走深加工、精加工模式,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发展。三是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网络销售体系,以“供销e家”“西域果园”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建设,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融合发展,进一步开拓批发市场和直销市场。借助“一带一路”点位优势,根据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和特点,打造出口型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出口基地、出口加工区、出口贸易区等。四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化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建设一批具有克州文化风情、基础设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乡村民宿,实现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

三、把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个基础发力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建设现代农业所需新型农民的问题,即劳动主体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换,由劳动主体的变化引起劳动的变化。《“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提出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一)推进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模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时间内难显成效,并贯穿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个过程,核心是通过长期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实现由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一是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制定管理办法,构建培训新体系,明确农民培训教育地位、内容和保障条件,规范州、县、乡、村四级及有关部门、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农民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当前和长期一个时间段的重要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供经费保障,在财政供给过程中适当向教育培训倾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广泛调动各方积极性,保证农民培训有稳定的经费支持。二是充分发挥培训载体作用。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问题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动员各级力量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农民夜校的长效作用,广泛宣传新型农民政策,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学习农业科技上来,加大农业技术下乡、下村现场指导力度,推进农业培训接地气、现场化。发挥各级教育培训机构职业化教育优势,开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重点向年富力强的种植户、养殖户开放,对培训合格的农民颁发新型农民职业技能证书,探索推行农民技能等级补贴制度。发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教育作用,提高农业基础技能知识掌握能力。三是巩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培育推广主体,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吸收农业专业高校毕业生、农业专业型人才、农业技术能手、政府聘用技术员等,组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实行绩效管理制度,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到村入户服务,加大农业技术的面对面传递。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力度,做到保人员、保事业、保发展。明确农技部门职责,合理分工、有效合作、积极参与,为农牧民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农技服务。

(二)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综合使用率。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流转之后,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服务业,部分农民则转行加入到城镇化、工业化的建设中,但都需要学习新的生产与管理知识,需要实现传统农业经营思想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部分农民逐渐演变成一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一定现代化管理理念与市场运营知识的新型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引导农民积极从事二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土地使用率。传统农民只有从传统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才能够实现劳动力的最大运用。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提高劳务综合利用率,是实现土地流转、适当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渠道。在地理条件、文化背景、生产方式、观念等方方面面都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实现土地全规模经营在当前是不现实的,而采取零散经营与适当规模化经营是当前的不二选择。通过平整土地、规划大农田、流转土地,实现土地区域合理布局,推动适当规模化经营。

四、把握绿色发展这个重要关切点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群众关切,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生态产品供给。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发展、生态协调、环境改善相互融合与统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明确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一)推进农业节水工程。水资源是新疆发展最大的限制因子。加快推进水资源领域改革,严格控制水资源利用,进一步加大降低农业用水量力度。加大灌溉节水改造与建设力度,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加快建设现代化灌溉区。加快建立农业节水技术产品标准体系,大力实施区域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开发种类齐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大力普及喷灌、滴管等节水灌溉技术,建立完善更加高效的农业节水用水体系。深入推进水价改革,发挥水价对水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促进节水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行水资源公益性、商品性实行差异化水价政策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落实农业节水补偿水价政策,合理配置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综合率。

(二)合理规划布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田园城市联动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将规划落实到实处,以现代农业建设的合理规划带动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克州多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地域独特、差别性强的农牧产业。突出农业特色,依托各地力量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的现代化农业规划,是克州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科学合理的规划既是有效推进本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保障,也是解决当前急迫的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需要。在推进农业规划布局时,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田园联动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农业产业功能区与生活区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建设,实现现代化农业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两不误。

(三)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一方面,加强农村农业环境治理。推进清洁能源生产,开展农膜回收行动,推广使用质优、价低、可降解的地膜,促进农业节本增效。依法禁止未经处理达标的工业和城镇污染源进入农田等农业区域。严格农业投入产品生产和使用管理,支持低消耗、低残留、低污染农业投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支持有机化肥代替传统化肥,大力推广水化肥一体化技术。加强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形成州、县、乡、村、组五级管理体系,建立农村农业环境综合治理权责清单,实行农村农业环境综合治理责任制,做到环境监管网格化任务清、责任清、底数清,监管到位、服务到位、治理到位;做到农村农业环境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另一方面,提高土地质量。推广农田轮作休耕,使长期被高强度利用的农田得以休养生息,恢复活力。在此基础上,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对农田的污染。在栽培方面,增加高产农田建设,推广配方施肥,提高粮食产量。重点开展设施农业土壤改良,大力整治盐碱地、次生盐碱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可利用农田数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克州生产力促进中心 制作单位:克州生产力促进中心
备案号: